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客家社團 > 新北市客家社團發展史

新北市客家社團發展史





所謂的客家社團,就是具有客家屬性依法登記立案的人民團體。其會址、成立宗旨與會務活動在新北市境內。

客家人早期因屬弱勢族群,在社會中常被忽視,因此,在生活中不敢表態自已是客家人,默默的沉殿於社會的各個角落,未能呈現其文化特質。社會變遷、工商業發達之後,由桃園、新竹、苗栗、臺中、花東、六堆等地的客家鄉親紛紛北上謀生。客家人克勤克儉,吃苦耐勞、勇於奮鬥之精神,立足於各行各業,人口也逐漸增多,鄉親相遇倍感親切。為了凝聚客家鄉親,建立聯繫、關照與聚會的機會,開始有相互連結關係的存在。


(一)在戒嚴時代,限制民間不能結社集會。直到世界客屬總會於民國63年(1974)年10月間成立,總部設在臺北,首屆理事長翁鈐。創會宗旨為:聯絡世界崇尚自由之客屬人士,發揚傳統忠義精神,團結合作,共謀國內外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尊重當地政府法令,服務人群,獎助繼起人才。該會關係團體,遍佈全球,成為全球鄉親聯絡、溝通、統合、服務的中心,並發刊「客總會刊」報導海內外鄉親活動聯誼、消息。之後每兩年輪流在各國舉行一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推動並傳達全球客屬人土的工商業和文化活動,使各地客屬人士能進一步了解和團結,使客家人的優良傳統,果敢、剛毅、刻苦耐勞的精神,在全世界形成一股受人尊重的組織力量。
當時世界客屬總會在臺北縣設立聯絡處,聯絡人為傅阿亮,後為何永忠。這是臺北縣最早出現的客家團體。


(二)臺北縣各地設立的客家聯誼組織,以民國67年2月成立的「中原客家聯誼會」為先,由廖廷龍先生擔任會長,在二十五位客家鄉親的努力運作之下,於民國73年2月登記立案為「臺北縣中原客屬協會」,這是當時開放唯一的縣級客家社團。


(三)民國76年(1987)宣布解除戒嚴,有臺北縣客屬崇正會完成登記立案。民國80年(1991)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開始實行地方自治,全面開放人民可依法組黨結社、組織參加集會遊行及從事政治活動。鄉鎮市級團體開始登記立案的有臺北縣板橋市客屬會、臺北縣土城鄉客屬會,民國81年成立的臺北縣客家同鄉會、臺北縣樹林鎮客屬會、臺北縣泰山鄉客屬會、臺北縣新店鄉客屬協會(以上依成立日期排序),民國83年成立的臺北縣客屬文化協會,基本上都是以「客屬會」為名。


(四)臺灣民主改革以及本土化運動興起,由於客家人長久以來在臺北都會社會中常被視為隱形或不存在的族群,權益被忽視,客家語言文化有日漸消失的危機,因而臺北縣客家社團紛紛展開新頁,增強了文化振興的希望,在民國84年(1995)成立的有臺北縣新莊市客家協會,民國85年(1996)成立的臺北縣客家民謠發展協會,民國87年(1998)成立的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臺北縣樹林鄉親會、臺北縣五股鄉客家協會、臺北縣新店市客家族群促進會,民國88年(1999)成立的有臺北縣中和市客族會,臺北縣蘆洲市客家會,民國89年(2000)成立的有臺北縣褒忠義民崇德協會,臺北縣客家文化發展促進會等,數量快速增加。


(五)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在政府機關輔導及支持之下,客家社團持續成長,尤其是民國90年(2001)6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臺北縣政府文化局設立客家族群事務科及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增加成立的社團有民國90年臺北縣客家民俗發展協會、臺北縣客家民俗才藝促進協會、臺北縣粵東褒忠義民協會、臺北縣鶯歌鎮客屬鄉親會,民國91年臺北縣傳統音樂發展協會、臺北縣蘆洲市客家傳統文化協會,民國92年臺北縣客家語教師協會、臺北縣客家美聲協會、臺北縣汐止市客家協會,民國93年臺北縣烏來鄉客家族群促進會、臺北縣永和市客家人協會,民國94年臺北縣淡水鎮客家文化協會、臺北縣深坑鄉客家文化促進會,民國95年臺北縣板橋市客家文化傳承協會,民國97年臺北縣三峽鎮客家文化協會,民國98年臺北縣詔安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等,臺北縣客家社團合計有43個。


(六)民國99年(2010)12月25日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客家社團名稱有所調整。新北市一向重視族群文化的保存與發揚,落實文化立縣(市)的理想,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的關注與施政,客家文化傳承得到了公部門的補助,協助新北市發展成立的客家社團,例如:新北市客家社團理事長協會、新北市客家文藝交流協會、新北市八里區客家文化協會、新北市客家傳統文化發展協會(三芝區)等,各地客家社團成為推展客家政策的執行單位。到民國102年7月止,接受新北市客家事務局扶植計畫的客家團體已達50個之多。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